文学景观
选择分类
  • 中外学者谈气候与文学之关系
    2016-03-22 本站 作者:曽大兴
    国古代的刘勰、钟嵘曾经触及到气候与文学之关系,法国的斯达尔夫人和丹纳曾经提到气候与文学之关系,中国现代科学家竺可桢和王梨村曾经利用古典诗词来证明物候问题。他们的有关言论和实践虽然算不上专门的气候与文学之关系研究,但也表明,气候与文学的关系,乃是一个客观存在,无论是从气候学(物候学)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查看更多>>
  • 文学景观有望成为文学地理学研究新热点——访中国文学地理学会会长、广州大学教授曾大兴
    2016-03-22 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李永杰
    文学地理学的研究在我国由来已久。如果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所载吴国公子季札在鲁国观周乐时对“国风”的评价算起,文学地理学的研究在我国至少有2500年历史。但把文学地理学作为一个学科来建设则是近年来的事情。近日,记者专访了中国文学地理学会会长、广州大学教授曾大兴,请他具体介绍了文学地理学的研究特点和……查看更多>>
  • 文学景观将成为研究热点
    2016-03-22 本站 作者:guo
    由中国文学地理学会、广州大学、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第三届年会于2013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在南昌举行,来自中国和日本的100多位学者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除了继续讨论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建设与区域文学地理之外,还重点讨论了文学景观问题。……查看更多>>
  • 文学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说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016-03-22 本站 作者:guo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只有85个字,加上后人安上的标点符号,也只有102个字符,是文学史上篇幅最短的散文之一,但是它的意蕴却很丰富,可以说是言短意长,令人玩味不尽。……查看更多>>
  • 金庸小说中的华山地理
    2016-03-22 本站 作者:徐 渊
    金庸小说中的华山地理描写按作品创作时间顺序,经历了一个由笼统到具体、由模糊到清晰、由空泛而论到特征鲜明的过程,表现出金庸小说创作技巧的日臻纯熟与完善。就其内容而言,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和文化地理两个方面,由于金庸在描写时对其进行了重构,所以它们在小说中是作为文学地理的存在而非真实华山地理的存在。金庸描写……查看更多>>
  • 风景是如何炼成名胜的?
    2016-03-15 《中华遗产》2013年8月刊 作者:吴有
    在尚未流行沙漠行、冰川行时,今人的风景名胜,乃至名胜格局,大多源于古人的游踪、旅迹与评说。抑或说,名胜是古人造就的,我们只是追随其后尘而已。风景是如何炼成名胜的?考查它们的成名史会发现,一切皆因人文的力量。……查看更多>>
2 / 2